《诗经》是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很多时候都是一些通过诗句表达自己情感的诗词,但是你知道吗?这里面也有关于女性“饥渴”的描写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某种程度上,春秋时期的人们在不禁言奔走的同时,也不忌讳谈论性和爱,有些《诗经》中甚至大胆描写和歌颂了男女之间自由的娟和。
例如《周南·汝坟》中就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女性对于性生活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却得不到满足,引起了更深的痛苦。原文即:“遵彼汝坟,伐其条肆。既见君子,怒如调饥。…….纷鱼赦尾,王室如缀。虽则如熠,父母孔迩。”
丈夫不在家,妻子性心理处于饥渴状态,合乎自然之理。向这样由女性为第一人称唱出对两性交欢的渴求在《诗经》中比比皆是。
《孟子》曰:“食色,性也。”“饮食”与性爱一样,由来已久。后来又把性隐喻延伸到“饥渴”一词。“饥渴”“饮食”在性爱的隐语下,毫不掩饰夫妻之间对性生活的渴求和夫妻分离异地分居的烦恼。
我们所熟悉的《王风·君子于役》种思妇在“日之夕”时产生性的幻想,推己及人,可以联想到“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情和欲在那个时代的水乳交融,升华着人们对性的观念。
《郡风·雄雄》:
“雄雄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怡伊阻。
雄雏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局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恢不求,何用不减。”
表达的便是,女子见雄锥求偶,引发了性的联想,而丈大又在远方,“道之云远”,女子深感“我之怀矣,自诸伊阻(我思念着你独自忧伤)”、“展矣君子,实劳我心”,时刻计算着丈夫“易云能来”。
嫂子感言:食也,性也。均人之本能。如今社会,对于人性的解放可谓史无前例,写写这些倒没什么。可细读《诗经》,能这么直白的描写有关性需求的文章还真是挺吃惊的。可想而知,当时社会对于人性还是很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