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状茸毛。叶互生,圆卵形,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裂,有稀疏钝齿,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茸毛,有细密棕色腺体。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被黄褐色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簇生,萼片3到4,卵形,外被毛,内有红色腺点,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单生,无花瓣,子房3室,密生星状茸毛,花柱3。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状软刺,种子细小,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10~ 11月。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Malloti Apeltae。
【药用部位】 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eiro) Mueller Argoviensis.的根。
【产地分布】 生于山谷、村边、路旁、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挖取根部,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切成块、片,晒干。
【药材性状】 不规则块状或圆柱形短段。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皮薄,可撕离,略带纤维性。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薄,黄褐色,木部淡黄白色,密布小孔。气微,味微苦。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煎服。用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肠炎、脱肛、淋浊、疝气、子宫下垂、白带、目赤肿痛。外用适量,浸酒滴耳,用治耳内流脓。临床用治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