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畏畏缩缩、缺乏创造力?都是这个害的

作者:滴水穿石 | 创建时间: 2023-06-22
孩子畏畏缩缩、缺乏创造力?都是这个害的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能顺顺利利走上一条他们眼中的「康庄大道」——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落得一辈子轻松。

有些选择,在家长眼里就是一条艰辛的路,比如「从医」——很多医生总是发出感慨,再也不让子女当医生了——可是我们如何能肯定地说,这样的选择就是错误吗?你如何能预料几十年后的情况?怎知他不会开拓出一片你想不到的天地、逆袭向上?

所以,这句话一定要少说。

儿子要交往「小太妹」,怎么办?

作家龙应台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儿子安德烈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她神魂颠倒,竟然把自己旅行的钱拿出来给女孩买礼物。龙应台侧面去了解了一下,知道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告诉儿子,只能眼巴巴等着儿子自己去体会,自己「走弯路」。

她说:就是这样,我心里面骂了一万遍,有一千次冲动想要对他说,「你在浪费时间!不要去,你会后悔的!」但是我只能敲锣打鼓送他去,因为,这是他「非走不可」的路。

事实果如她设想的一样!

但是当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家时,龙应台温柔的地对他说:「如果你有委屈,就全部撒出来吧,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嘲笑你的,我是安全的,你可以向我发泄你的委屈。」

安德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位「敢于让他试错的妈妈」,在弯路的尽头,等着他,用自己的爱去抚慰他,让他有自由去选择自己认可的路,让他得到教训并学会幸福生活的宝贵实战。

走过「弯路」,孩子才能成长

试想,如果一开始龙应台就像很多妈妈一样、千方百计阻止儿子,也许他会听话(或者说被逼)断绝和女孩来往,但可能一辈子有个心结,更槽糕的话,没准会演变成私奔的闹剧。

孩子有权利去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即使一时走偏了,付出了代价,但是在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的是人生阅历以及面对选择的独立态度。以后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时,他才懂得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疯长」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充分自主思考,以后选择一条自己适合的路,但是怎么做呢?关键是能让父母放开固守观念、允许孩子真的「做自己」、并给孩子无条件的精神支持。

1. 允许孩子尽情发泄

国人对情绪的处理通常是隐忍、低调的,情绪的表达都是在「既定」的套路之内,超出范围的情绪是不被接受的。

小时候,小男孩受了委屈在哭泣,妈妈会教育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于是哭成了软弱的标志,强者不该哭。长大后,我们学会了在亲密关系面前,在陌生人面前,愤怒、委屈、担心、恐惧……都不可以随意表达,于是我们只能展现好的一面……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被现实逼到内伤?抑郁症可真不少见啊。

家长怎么做?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抒发真实的情感和需要,给予他们适度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从而让孩子能真正接纳自身的情绪,这样的孩子以后更可能有高情商哦。

2. 允许孩子「瞎想」

霍金的儿子蒂姆希在 12 岁时,问了父亲一个问题让他终生难忘,他问:「我们生活的宇宙周围,会不会布满了很多星星点点的小宇宙。」问完后蒂姆希觉得超级愚蠢,但是霍金告诉他一句话「问题蠢不蠢并不重要,能自己思考才最重要。」

家长怎么做?

有修养的父母都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和他们讲道理,耐心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孩子拥有主观思考的独立性。

家长应该营造一种家庭理念,允许孩子瞎想,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能嘲笑,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这样的孩子才会内心强大,做事不会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态度而畏首畏尾,也更有创造力。

3. 允许孩子选择自己所爱的

参加外籍人士的家庭聚会,聊到孩子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巴菲特的儿子不学炒股」,「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年轻的时候是个玩摇滚的浪荡子」……

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让他们选择「应当」走的「平坦之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家长怎么做?

父母要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可能与孩子存在较大差异,既然不能改变自己,那么就该宽容地对待孩子,让他们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不是「物」,让孩子自由选择想要的人生,并从内心支持她们的想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将会激发孩子的内在能量。

4. 允许孩子适当冒险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他说在新东方里流传着一句话,「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既然你选择了,坚持走下去,那就是对的。」

曾经有一个男孩来咨询,说自己非常痛苦,寝食难安。因为他既考出了公务员考试,也拿到了国外大学的 Offer,还收到了一份不错的国企工作的邀请,他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才算是「稳妥」的。

其实,每个选择都有机遇和风险,「机会成本」肯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太在意怎么样的人生最「稳妥」。

家长怎么做?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学习如何管理面临危险的「恐惧」的过程,他们会逐渐学会识别危险、应对威胁。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体验各种环境、勇于「试错」,比如说小时候用下剪刀、靠近池塘、玩个摔跤,长大一点学个滑轮、自主选择大学专业,而不是重点考虑这样做是否「安全」或「保险」。如果孩子冒险失败了,家长也不要一味责难,否则会打压他们的心态。

给孩子多少自由,反映的是家长的视野,循规蹈矩、瞻前顾后、不善应变的家长,往往会更限制孩子的自由。

但请记住,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除了改变本身。

如果你接受「不可能永远帮孩子做决定」这个事实,那就尽早让孩子掌握为自己做合适决定、为结果买单的本事,毕竟,你最多只能陪他半辈子。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就从这七大好

孩子生病和接种疫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小孩子尿床很正常,家中该怎么处理孩子尿床

带娃玩游乐设施要预防传染「手足口」

家里越乱,孩子越聪明?这说法是真的吗?

泡脚的六大禁忌事项要了解

孩子这类「不合理要求」,是不是只有YES OR NO两

当妈后就开始腰酸背痛了,这招帮你缓解

足底按摩皮鞋的原因和效果

弟弟出生后,女儿的个变化

带娃怎么乘飞机坐火车?

当你骂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别人也会像你这

家长玩手机导致孩子出事的惨剧

我为什么退出了所有妈妈群

年龄越大的孩子,说谎的比例越来越高

艾叶泡脚能治风湿吗

怎样避免你的化妆品成为细菌乐园?

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拒绝陌生人的诱惑

当妈了之后,我变成了神经病

当孩子紧张时,有什么方法帮助孩子缓解紧张?

家长教孩子画画,就是剥夺孩子的创造力

感冒、发烧真的有必要每次都要验血常规吗?

当着孩子的面,到底能不能吵架?

想让你们的夫妻关系更加和谐?收藏好这份女性

担心孩子跟着他、她学坏?家长要干涉吗?

心痛!你的孩子在你身边,却已经被偷走!

带孩子看病时容易遭遇的个「经验误区」

新西兰邻居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就是有娃和没娃,是人生最大的分水岭

晒太阳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补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