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少不同人群患上黄疸的原因分别是啥?

作者:小胖吴 | 创建时间: 2023-05-08
男女老少不同人群患上黄疸的原因分别是啥?

黄疸是一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疾病,这个疾病它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它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年纪的任何人身上,我们只有知道它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疗它,下面小编就为你来介绍下不同人群患上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老人黄疸是什么原因?
(1)阻塞性黄疸:老年人黄疸约80%为阻塞性黄疽,其中半数以上是胰头癌及肝转移癌,后者2/3原发灶来自消化道;另外可来自乳房、甲状腺、肺支气管或尿路等处。严重感染、休克和心力衰竭常可伴有暂时性高胆红质血症。持久或进行性黄疸常提示特异的肝、胆疾病。
①胆总管癌性梗阻是持续性黄疽的最常见原因,以胰头癌、乏特壶腹癌、肝转移性癌为多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黄疸出现前或同时有进行性瘙痒,后者常为梗阻征象。
②胆总管结石,70岁以上患者中1/5可有胆石。轻度胆管炎合并梗阻时,常无明显疼痛,而转氨酶显著增高,可误诊为肝炎,但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转氨酶迅速下降,有助于胆管炎的诊断。胆管或胆囊管结石也可造成胆囊肿大,胰胆管逆行造影或经肝的胆管造影,有诊断价值。
(2)肝炎性黄疸:病毒性肝炎症状隐匿,无年轻人的明显厌食和倦怠,但常有体重减轻、精神变化,重者可有腹水、昏迷等神志变化。病程较长,黄疸可持续6周以上,死亡率较高。
(3)药物性黄疸:其发生率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因老年人体弱多病,常接受多种药物治疗,不易确定致病药物。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随着增龄,老年人肝微粒体酶活性减低,酶促作用减少,而导致某些药物半衰期延长;肝血流量随年老逐渐减少,使老年人对某些药物从体内的转化、移除能力下降;老年人血浆白蛋白的降低、肾排泌功能的减退,易有药物蓄积的倾向。引起肝内胆汁淤滞的药物有口服降血糖剂和类固醇、甲基多巴和异烟肼,能引起与病毒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相似的肝炎样反应。停药后黄疽消退。

孕妇黄疸是什么原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由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使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其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表现为妊娠期皮肤瘙痒和黄疽,其早产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高,对母体无严重影响。该病发生与雌激素增高有密切关系。

(1)病史:常见于妊娠晚期,双胎或曾应用避孕药的孕妇更易出现。多表现为孕28—32周出现全身瘙痒,多为症状,以四肢、腹部为甚;分娩后l一2d消失。15%~60%ICP孕妇在瘙痒后1~2周出现黄疸,分娩后1周内消失,而消化道症状较少。再次妊娠时容易复发,常可追间出家族史。

(2)体征: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腹痛、纳差等肝炎症状,如有黄疸,一般为轻度。(3)辅助检查:正常孕妇血清甘胆酸<5μmol/L(3 mg/d),ICP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较正常孕妇显著增高10~40倍,甚至100倍。重度ICP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孕妇肝功能检查SGPT轻至中度升高。B超可除外肝胆疾病,在部分患者可见其胆囊较正常孕妇增大。


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

又称妊娠特发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骤然起病,病情凶险,可造成母婴死亡。该病病理学改变以肝脏脂肪变性为主,常伴肾、胰、脑等多脏器损害。

(1)病史:AFLP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可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既往无肝炎接触史、无肝病史。起病时表现为无原因的恶心、呕吐、上腹痛或头痛,伴疲乏。一周内出现黄疽并呈进行性加深。该病无明显瘙痒。当该病继续发展可有全身出血、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肝昏迷、尿少、无尿、肾功能衰竭,可于短期内死亡。

(2)体检:常有血压升高、水肿。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体征(如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肾功能衰竭、胰腺炎、低蛋白血症的表现。AFLP对母胎影响较大,常见死胎、死产。早产及产后出血。

(3)辅助检查:血尿酸升高,并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即存在;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尿胆红素常为阴性;白细胞明显升高。≥15×10^9/L,血小板计数减少,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红细胞、肥大血小板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此外,ALT有轻、中度升高,血糖下降表现为持续性低血糖,血氨升高,凝血功能异常,PT、APTT延长,肾功能损害较早出现等。超声检查显示为典型的脂肪肝影像,为强回声的“亮肝”,CT见肝大片密度减低区,肝活检示小叶中心肝细胞急性脂肪变性。


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感染的肝炎病毒的种类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妊娠期以乙型肝炎感染最为常见。慢性肝炎常因妊娠使肝脏负担加重,病程进入活动期或发展为重症肝炎。

(1)病史:曾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或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史。既往有输血、输注血制品史或使用不洁注射用品史。表现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伴乏力、低热,部分患者有黄疸。

(2)体检:妊娠中晚期因子宫增大,肝脏体检不易有阳性发现。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除黄疸迅速加深以外,可发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呕血或便血、阴道出血。甚至发生产后大出血、DIC,或表现为注射部位瘀斑、瘀点。

(3)辅助检查: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查可以明确感染的肝炎病毒类型。肝功能检查以ALT、AST较灵敏,可达正常值的10倍以上。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稍低。急性重症肝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此外,凝血功能检查、血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血氨检查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4)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在短期内易出现多脏器衰竭,临床表现易与AFLP相混淆,应予以鉴别。急性重症肝炎其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HBsAg等)呈阳性;ALT明显升高,可达1 000U/L;尿三胆阳性;血尿酸不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外周血涂片无肥大血小板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肾功能衰竭出现较晚。B超示肝萎缩,肝活检示肝细胞坏死、结构破坏。


4.梗阻性黄疸 妊娠期梗阻性黄疸主要因为结石致肝外胆道阻塞引起。此外,既往手术后的胆道狭窄、粘连和蛔虫、癌肿也可致梗阻性黄疸。

(1)病史:发病前多有脂餐史,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尿色深、粪色浅,咳嗽伴有发热、寒战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既往有类似发作性右上腹部疼痛史。

(2)体检:肝、脾不大,黄疸较深。右上腹压痛,Murphy征可阳性。

(3)辅助检查: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增高,DB/TB比值>35%。ALT可轻度升高。B超可见胆道结石及胆道扩张。


5.肝硬化 妊娠合并肝硬化较少见,约占分娩总数的0.02%。患者多有肝炎病史。在肝功能代偿期表现为乏力、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常在劳累后出现。当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时,常有恶心、呕吐、上腹隐痛、腹胀等,甚至有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等。体检有明显的肝病面容、贫血体质,皮肤有出血斑、肝掌、蜘蛛痣,肝脏缩小,质中或硬,可缩小,伴腹水。患者可因肝昏迷、肝功能衰竭死亡。辅助检查ALT明显升高,A/G倒置,肝纤维化指标升高,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增高,凝血功能检查异常。

6.药物性肝病或中毒性肝炎

孕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致黄疸,如氯丙嗪、甲睾酮、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利福平、磺胺类药、四环素、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等等。此外,接触四氯化碳,吸入氟烷、氯仿等均可引起黄疸。过量饮酒可致中毒性肝炎。

(1)病史:患者常有用药史或药物过敏史。

(2)体征:用药后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见发热、瘙痒,伴皮疹、关节疼痛等。黄疸较重,消化道症状轻,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3)辅助检查: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增多;尿检蛋白(+);肝酶ALT轻度升高。

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该病发生小动脉痉挛可致肝脏供血障碍,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肝区胀痛。查体肝脏稍大,有压痛,部分患者出现腹水征。ALT、胆红素轻到中度升高,可有肾功能损害。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AFLP可出现恶心、呕吐、水肿和高血压。两者相比有许多共性,如ALT和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但多数HELLP综合征无低血糖症。肝活检脂肪油红染色见肝细胞质内充满微小脂肪滴,可明确AFLP的诊断。


成人黄疸是什么原因?
在成年人中,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多原因可能有:药物、中毒或者自身免疫原因引起的溶血。这种黄疸一般来说,皮肤黄染的情况相对轻一些,没有皮肤瘙痒。

 

在成年人中肝功能异常或者胆红素排泄异常引起的黄疸更加常见,肝病比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胆红素没办法正常的代谢,排泄,所以出现黄疸。这类黄疸一般颜色略重,有轻度的皮肤瘙痒。

胆红素排泄异常的原因多是结石、蛔虫、肿瘤等引起胆汁排出通道的阻塞而出现黄疸,这种黄疸一般颜色要重一些,可能是暗黄色甚至黄绿色,尿色变深,但粪便颜色变浅。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