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直击:某用户收货地址泄露引发骚扰
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有消费者反映在拼多多购物后,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被陌生电话频繁骚扰。经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用户信息,导致数据泄露风险。
三大核心原因拆解
- 平台监管存在盲区:第三方店铺数据管理不规范,部分商家违规导出用户信息
-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超60%用户重复使用同一密码,快递单未及时销毁
- 技术防护待升级:弱加密传输、生物识别漏洞等被恶意利用
五步防护方案
- 【权限管理】关闭非必要应用权限(快递单拍照、位置共享等)
- 【密码策略】设置"邮箱+验证码"双重验证,每季度更换密码
- 【信息脱敏】在订单填写"学校"时用"某大学",避免精确到门牌号
- 【设备防护】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骚扰拦截
- 【定期清理】每月删除已读短信,避免物流信息被爬虫抓取
日常防护小技巧
- 购物时用备用手机号注册,与实名号隔离
- 快递单涂抹个人信息后,剪碎丢弃(重点处理收件人电话)
- 设置"仅此一次"授权,避免应用长期获取位置权限
- 每年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获取最新防护指南
遇到可疑情况可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电话,或通过"拼多多-我的-隐私中心"提交数据安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