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在拼多多下单后收到骚扰电话,发现收货地址和手机号被泄露。经核实,问题出在他误点陌生链接进入"二手闲置"专区,导致个人信息被第三方平台抓取。

3大隐患场景解析

  1. 链接跳转陷阱:部分店铺主页植入虚假优惠链接,点击后跳转到仿冒页面要求填写验证码
  2. 二手交易风险:在二手闲置专区发布商品时,收货地址与联系方式易被爬虫程序抓取
  3. 信息填写习惯:连续使用真实姓名/手机号注册多个账号,形成可被关联的个人信息库

防泄露实战指南

  • 身份保护三原则
    1. 收货人姓名:使用"XX先生"等代称,避免真实姓名+电话组合
    2. 手机号:定期更换虚拟号码(如拼多多APP内"隐私保护"功能)
    3. 地址信息:设置"XX小区3栋"等模糊化表达
  • 设备防护措施
    1. 关闭位置权限(设置-隐私-应用权限)
    2. 安装安全类APP实时检测钓鱼网站
    3. 定期清理缓存文件(设置-存储空间)

日常防护小贴士

1. 收到短信验证码时,先检查是否为拼多多官方验证(官方短信号码以【拼】开头)

2. 购买虚拟商品时,选择"匿名购买"选项

3. 拆解快递前,用湿巾擦拭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

#拼多多安全指南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泄露防护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