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当妈以后,总是焦虑太多,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各种事情上都想要「先行一步」。
但并不是所有事都是越早越好,有些事情做早了,对孩子可是弊大于利哦!
添加辅食各国公认的开始添加时间都是宝宝满 6 月龄之后,但考虑到宝宝的发育情况,这个时间是可以波动的。
如果宝宝可以维持坐着的姿势,在嘴巴里放进固体的东西也不再本能地伸出小舌头往外推,可以吞咽食物,这个时候孩子大多在 4~6 月龄,爸妈们也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辅食。
但是,一定不要早于满 4 月龄之前!过早添加辅食,不仅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增加食物过敏风险;还会因为宝宝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增加感染等风险。
喂水、果汁6 个月以内的宝宝,无论纯母乳、纯配方奶,还是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一般都不需要额外喝水。
母乳中 90% 以上都是水,模仿母乳的配方奶按比例冲调后,其中的水分跟母乳是差不多的。
宝宝完全可以通过喝奶满足对水分的需求,额外喝水不但可能会影响宝宝正常喝奶,还会给宝宝的肾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至于果汁,那就是满满的糖分……不仅可能让宝宝只喜欢甜饮料,不喜欢白开水,还会埋下挑食、肥胖、蛀牙的隐患。
所以对 6 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喝果汁,稀释的也不行,对 6 个月以上的宝宝虽然可以少量喝,但还是更建议直接吃水果。
吃盐在宝宝满 1 周岁前,奶类及其他辅食中所含有的钠,就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所有食物都不应该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盐(包括盐、味精、鸡精、酱油等)。
过早给宝宝吃盐,不仅会对宝宝尚不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还容易把宝宝养成重口味,增加以后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 1 岁以内的宝宝,不仅不应该给宝宝的食物里加盐,也不应该用筷子尖沾成人吃的饭菜给宝宝尝,3 岁以内都最好清淡饮食,少放盐。
断奶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配方奶再模仿,也比不上母乳。母乳含有配方奶不具有的免疫物质,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抵抗力更好。
而且除了营养之外,母乳喂养还能增进妈妈和宝宝的感情,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并且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宝宝长大后情商更高哦。
所以,如果母乳能提供宝宝需要的奶量,就应该持续母乳喂养,至少到 1 岁以后。如果母乳实在不足,也应该母乳优先,辅以配方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吃蜂蜜蜂蜜当中 80% 以上都是糖,再除去其中的水,剩下的成分不到 1%,真算不上好辅食。
而且,更重要的是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所以不建议给 1 岁以内的宝宝吃蜂蜜、喝蜂蜜水、吃任何以蜂蜜为原料的食物。
喝牛奶牛奶虽然是好东西,但并不适合小宝宝。
牛奶中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还是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含量都不适合婴幼儿。而且,牛奶中的蛋白质宝宝也没办法充分消化吸收。
配方奶也是在牛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变营养物质的比例,再添加维生素 D、铁和 DHA 等物质,才变得相对适合宝宝。
所以,牛奶并不是婴幼儿最好的奶制品选择,过早给宝宝喝牛奶还会影响宝宝喝母乳或配方奶。如果 1 岁前就主要让宝宝喝牛奶,还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如厕训练太小的宝宝,对大小便还没有足够的感知和控制力,大人也没办法跟宝宝充分沟通。过早开始训练宝宝大小便,无论是从实际意义还是效果上来说都相对比较差。
一般来说,大多数宝宝可以在 2 岁左右开始接受如厕训练,最早也不要早于 18 个月。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能够分辨想要上厕所的感觉,并真正理解这种感觉,然后可以用语言向大人表达上厕所的意愿,直到最终完成上厕所的过程。
当孩子真正准备好之后再训练,不仅可以缩短训练时间,还可以让宝宝轻松快乐地学习上厕所。
游泳不少爸妈都认为让宝宝尽早的接受游泳训练可以让宝宝日后更聪明、发育得更好。
但目前并没有权威研究证实这些结论,而且婴儿的骨骼、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太小的宝宝也没有办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能。
美国儿科学会也不推荐 1 岁以下的宝宝游泳,而 1~4 岁的宝宝,也需要根据身体、心理、对水的反应等综合评估后再决定。
如果想要带宝宝去游泳,要去专业的婴幼儿泳池,对水温、消毒、水循环系统、游泳用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要确保游泳场馆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让宝宝短时间的下水玩会儿。
要求分享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懂得分享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这似乎意味着家长没有教育好。
但孩子不愿分享不是因为他「不懂道理」,而是因为他可能理解不了何为分享。
对学龄前孩子来说,他们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而且这个阶段他们的占有欲也很强,分享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强迫他们分享,不但无益于孩子理解分享,还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