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小,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加上没有经验,在生活中最容易犯错。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亲历社会的过程,是在一次又一次超越犯错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让孩子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认识,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这样孩子才能得以迅速成长。错误的经历不是孩子成长的包袱。而是孩子成长的财富。 很多年轻的妈妈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当孩子很乖,很愉快地在一边玩的时候,还是担心孩子突然什么时候失控,担心孩子会变得像上次那样放纵。当然,孩子不可能就像家长所预期的那样去做,总是在不断地犯错。但不管怎样,父母都必须面对现实地接纳他们所犯的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怎样让孩子反省,是每个父母应该注意的问题。 有些父母认为,只有严厉的管束与惩罚才不会让孩子犯错。不错,孩子因为惧怕家长的权威而停止错误行为,能暂时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下去,会妨害孩子的成长。只有让孩子在自发或自觉的情况下,去尽量不犯错误,或犯了错误及时改正。才能使孩子成长为规则的遵守者,才能产生自律与责任心。尤其对大一点的孩子而言。正是生活、人格上要求独立的时候,他们已经明白“民主”与“权利”是什么。过分的惩罚,往往只能得到他们的自卫和反抗。或者是消极抵御。即使是儿童。也会产生这种心理。只是表现形式没有那么明显。 李琪是个6岁的男孩,已经上小学了。 有一天,李琪在喝牛奶时,无意把牛奶泼在桌上,李琪觉得好玩,用手指蘸着牛奶在桌上写起字来。妈妈走过来,不容分说,在儿子的屁股上敲几下,并大声呵叱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 又一天,李琪在喝奶时,无意又洒了几点在椅子上,李琪本来想把洒在椅子上的牛奶擦掉,在他用手擦时,不仅没有擦掉,反而越擦越脏。妈妈见状,上前又在李琪的屁股上拍了几巴掌,并说:“我上次告诉你,不要这样,你就是不听,你可能是嫌上次打得不够疼是吧?”李琪觉得非常委屈,哭了起来。 妈妈见儿子哭了起来,厉声说:“你做错了事,还哭,是打轻了吗?” 儿子停住了哭声,拿起牛奶,全部往椅子上一倒,并用手一抹,把椅子上抹得乱七八糟。 妈妈站在一旁傻眼了,不知怎样才好。 孩子犯错,一定有犯错的原因。这位妈妈没有弄清孩子犯错的原因,没有通过沟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不仅没有使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萌生了反抗意识,用故意犯错来向妈妈示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都有经常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呢? 黄洋现在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技术攻关组组长。他带领小组的同事研究出的新型发动机,不仅运转性能稳定,而且油耗少,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利润。黄洋能取得现在这样成绩,与他当医生的妈妈对他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在黄洋小的时候,有一回,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竟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瓶子摔碎了,牛奶流得满地都是。 他的母亲听到响声后,来到厨房,看见满地的牛奶,说:“哇,你还真行啊!我几乎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瓶子已经摔碎了,牛奶也无法从地上弄起来,在我们要清理它以前,你是不是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黄洋真的就这么做了。几分钟后,母亲说:“你应该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局面时,最后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使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把拖布。你喜欢哪一种?”黄洋选了海绵,于是母子俩开始清理满地的牛奶。 清理完后,黄洋的母亲带着儿子,拿着牛奶瓶,到后面的院子里,让儿子做实验。先把瓶里灌上水,让儿子试试瓶里面装有多少水还能拿动它,目的是让儿子知道,瓶里装有比这水还多的时候,不要去动它,因为那是拿不动的。然后妈妈又告诉黄洋在拿奶瓶的时候,要一手抓住瓶子的上端接近瓶口的地方,另一只手托住瓶底。这样,瓶子就不会从手中掉到地上。WWf亲子资源网 从这次后,黄洋经常到冰箱里拿奶瓶,但再没有出现掉到地上的情况。 可以看出,黄洋的母亲非常冷静,当孩子把牛奶弄得满地都是时,不仅没有责骂孩子,反而让孩子在牛奶中玩。通过让孩子自己清理地上的牛奶,让孩子把这次错误当成一次经历,让错误变成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这确实是一个创举。这位母亲的做法就等于告诉了儿子不需要害怕错误。使儿子认识到了,错误是学习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还是可以从失败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不论孩子闻了什么大祸。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冲动只能让人丧失理智。做出傻事来。 国外的一本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故事,是很值得我们的家长品味的。 大卫有两个天真活泼的儿子,一个4岁,一个6岁。一天,大卫正在教他6岁的儿子如何使用割草机割草。当教到怎样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爱尔突然喊他,问午餐该准备些什么。 当大卫转过身回答妻子的问题时,调皮的儿子却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并充分利用他刚刚学到的技术,开始工作。转眼间,割草机所过之处,“花尸”遍地,原本美丽的花圃,留下了一条半米宽的空隙。 面对眼前的一切,大卫怒不可遏,几乎有些失控了,因为这个花圃花费了大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弄成了今天令邻居们羡慕的样子。仅两分钟的时间,却被这调皮的儿子毁成这样,实在是又心痛又生气。 “哦,天哪!你在干什么?”大卫怒吼起来。 就在他要继续呵斥儿子的时候,妻子快步走到丈夫的身边,用手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卫,别这样,要知道——我们是在养小孩子,而不是养花。” 大卫妻子的话应该给我们的家长以很大的启示,是啊,孩子和花,孩子和我们生活中日用品比起来,谁重谁轻,一目了然。但我们做家长的难免都会犯大卫这样的错误,在气头上都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宽容。往深处一想,那些被孩子用球砸碎的窗户玻璃,不小心碰倒的台灯,以及在厨房中摔碎的碟子、打翻的油瓶,还有那花圃里被割掉的美丽的花,它们既然已经被毁坏了,再也不能复原了,那么,用愤怒和咆哮去对待孩子,又有什么用处呢?这样,只会伤害孩子幼稚的心灵。应该清楚,孩子和他们的自尊要比他们所破坏的任何物质的东西都要重要得多啊! 是孩子就会犯错,犯错时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父母都要通过沟通让孩子去改正错误,因为,亲情断不了,孩子永远都是你的孩子。记住“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花”这句话吧。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 专家建议: 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应该以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因为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和完善的。是孩子都会犯错,不犯错的孩子反而不正常。只有通过孩子犯错、改错的过程,才能培育出自强自立、有主见、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人才。 (2)面对孩子犯错,切不可大发脾气,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去改正错误,让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3)当孩子犯同样错误时,父母更不能打骂孩子,应通过沟通去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同时要检查自己是否在教育方法上也犯了错误。 (4)父母应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沟通,告诉孩子去做某些事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孩子就会按父母教的方法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少犯一些错,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