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不能立即吃退烧药
发烧是症状而不是疾病,这是身体对于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提示身体发生疾病的前兆。从某种意义上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低烧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威胁,还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
假如宝宝一发热家长就立即喂退烧药,将会减弱今后宝宝对抗疾病的能力,甚至掩盖真实的病情,延误治疗时间。所以,只要单纯体温不超过38.5度,不要急着吃药,应进行物理降温退热,注意多给宝宝补水,预防脱水现象。
如果宝宝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或高热惊厥,同时合并频繁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不得耽误病情。
宝宝发烧,家长该如何正确降温?
宝宝发烧后,首先解开宝宝衣服,已达到散热的目的。如果采用捂一捂出汗退热的错误方式,只会引发婴幼儿高热惊厥。其次,保持室内温度为21℃~24℃,需定时通风换气。最后,给宝宝洗温水浴或用温热的毛巾帮宝宝擦拭身体,重点擦浴颈脖、腋窝、腹股沟、手臂、小腿弯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加快皮肤散热。
发烧超过3天不可在家观察
吃过药后烧退了、物理降温烧退了,不一会儿体温便上升起来,就是这种反反复复的症状,让很多家长徘徊在去医院还是在家观察之间,进而耽误了病情。宝宝发烧观察是没错,但是观察也需有度。一般来说,超过3天症状无减轻,就应送往医院就诊,延误时间越长出现合并症的几率就越高!
再者,症状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体温也会随之增高。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一旦烧到39度以上,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其症状为: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甚至会引起窒息。宝宝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给予退热药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宝宝反复发烧说明免疫力差、未对症治疗或合并其他感染等原因。对于婴幼儿来说,吃药退不下来,建议给予抗感染或抗病毒等方式进行治疗,最好抽血化验一下免疫及微量元素的检查。一般来说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宝宝生病一定要对症治疗查找原因,只有找到反复感染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宝宝发烧38.5℃到39℃:适当吃药
当宝宝发烧在38.5℃-39℃左右时,在家中可首先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妈妈同时考虑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吃退烧药以一次用一种药为原则,以减轻宝宝的不舒服,并防止宝宝高热惊厥的发生。
建议方法:
使用退烧药: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使用最普遍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该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温湿敷:用温湿半干的大毛巾敷在宝宝的胸腹部,但要注意不要开空调,以免室温过低着凉加重感冒。另外,也可用几块稍凉的湿毛巾(约25℃)拧成半干,放在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进行冷敷,每5~7分钟更换一次,清凉感能让宝宝舒服很多。
冰敷或用冰枕:用冰袋放在宝宝额头或者两侧颈部,也可放在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部位,自制冰袋可把碎冰块装入塑料袋,可加上适量冷水,压出空气,把袋口扎好。或者让宝宝睡冰枕,都有助于宝宝的局部散热退烧。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冻伤宝宝的皮肤。一般冰敷、冰枕只适合稍大的宝宝使用,而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使用市面上的退热贴,舒缓一些高烧所带来的不适。
宝宝发烧39℃到40℃:温水擦浴
当宝宝发烧到39℃-40℃就已经算是高烧了。除了要吃药以外,建议妈妈结合温水擦浴,帮助宝宝增强血液循环,降低身体高热温度。
建议方法:
温水擦身:当宝宝发烧时用40度至50度的温水擦拭脖子、腋下、肘窝、大腿根等大血管走形的位置帮助宝宝降温。
温水浴降温:你也可以给宝宝做温水浴,泡浴时让宝宝身体全部(头部除外)浸泡在略低于体温2℃的水里,同时用温湿毛巾(37℃)在四肢和前胸后背上下均匀地搓揉,使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以促进热的散发。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1次,有助促进宝宝血液循环。
宝宝发烧超过40℃:立刻就医
婴幼儿发烧很容易一下子冲到40℃高烧,也常常因高烧而发生惊厥,比如意识丧失、眼球固定或上翻、头颈后仰、面肌及肢体抽搐等危急症状。所以当宝宝发烧超过40℃,就应该立即送院就医了。
建议方法:
立刻就医: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3岁以下宝宝),不是由于接种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后,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小时,则建议立刻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