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大数据、征信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个人征信记录就相当于你的“数据身份证”。关于征信的几点误区,你必须要知道。
误区一:还清欠款后,污点会自动消除
除非银行没有上报你的逾期行为,否则一旦记录到央行,就算后期还清账单,不良记录还是存在的。因为记录银行没办法删,央行更不会帮你删除。只能是继续保持良好的记录,用新的记录覆盖之前的污点。如果销卡,你的不良记录会停留在最前面。建议大家持续良好的使用,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误区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越多,贷款越容易被拒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等内容,也是银行重要参考项,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不过需要解释的是,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看可以属于负面类。这类查询记录过多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本人查询不算在内。央行规定,每人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权限,从第三次开始按每次25元收取服务费。所以有必要的时候查询即可。
误区三:征信可以“洗白”
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个人征信不能人为操作删改!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平台的系统是无法人为操控和删改的,因此不存在“洗白征信”的说法。而且“洗白”属违法行为,但很多人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为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机。除此之外,非法中介还有可能套取办理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售卖或者非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