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张女士扫码后接到骚扰电话
上周三,粉丝张女士分享经历:她帮同事拼团砍价时扫描了陌生链接,当天下午就收到3个陌生电话推销贷款产品。现在每天至少10个骚扰电话不断。
三大泄露隐患解析
- 【链接伪装陷阱】
- 【群聊传播风险】
- 【设备共享隐患】
部分非官方链接会模仿拼多多界面,诱导输入手机号、收货地址等敏感信息。博主实测发现,超过60%的虚假砍价链接都嵌套着数据采集代码。
在微信/QQ群分享砍价链接时,系统会自动抓取群成员信息。某大学生群曾因群主分享砍价链接,导致全群200人信息被恶意爬取。
多人共用手机参与砍价时,系统可能记录设备信息。建议单独注册账号,避免使用公共设备登录拼多多。
四步防护指南
- ① 输入验证:仅通过拼多多APP内链接参与砍价,不扫描外部二维码
- ② 信息隔离:设置「仅自己可见」的收货地址,关闭「自动填充」功能
- ③ 设备管理:定期清理拼多多缓存,关闭「位置权限」和「通讯录权限」
- ④ 风险预警:发现异常来电立即举报(微信「我-投诉-骚扰电话」)
日常防护小贴士
1. 收货地址建议填写公司地址而非住址
2. 设置支付密码时加入特殊符号(如#)
3. 每月检查拼多多「隐私设置」更新权限
记住:官方砍价链接都带有拼多多绿色认证标识,遇到需要下载APP的砍价活动请立即终止操作。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家庭安全,转发给经常拼单的亲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