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事小王在商场门口扫码领气球,结果三天后收到陌生电话推销贷款产品。这不是个例,最近我们收到23起类似案例投稿,90%都存在安全隐患。今天用真实案例拆解风险,教你轻松应对。
【真实案例】扫码领奶茶差点泄露身份证
粉丝@奶茶喵喵 在商场领免费奶茶时,被工作人员引导扫码关注公众号。扫码后自动跳转至填写姓名、电话、住址页面,系统还弹出"点击授权获取位置信息"选项。她及时取消授权,但系统仍要求完成"3个步骤"才能领取。幸亏她想起我们之前分享的防骗指南,最终放弃领取。
【3大安全隐患解析】
- 信息收集陷阱:62%的免费领活动要求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部分会同步通讯录和定位
- 诱导下载陷阱:扫码后强制跳转至第三方APP下载页面,其中35%含有恶意代码
- 二次诈骗陷阱:完成领礼后收到"中奖通知",诱导参与刷单、投资等新型骗局
【4个防骗实操技巧】
- 扫码前三看:看品牌LOGO(非官方)、看活动主体(个人账号风险高)、看参与人数(<50人慎入)
- 填写四不填:不填身份证号、不授权位置、不下载APP、不点击陌生链接
- 验证三渠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资质、社交媒体查看活动实拍
- 应急处理:发现异常立即退出页面,保存截图证据,向12315平台举报
【生活小贴士】
1. 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骚扰拦截"和"风险预警"功能
2. 重要信息填写前,用手机输入法手动输入(避免语音输入泄露隐私)
3. 定期清理APP权限,关闭非必要位置、通讯录等权限
4. 建立"扫码领礼品"清单,优先选择银行、商场等正规机构活动
记住这个顺口溜:
扫码不填身份证,授权不点陌生赢,遇到要求先验证,安全领礼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