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投稿案例:用户A扫码付款后收到陌生短信,对方称掌握其消费记录。经查发现是商家收银台二维码被恶意替换,泄露了用户手机号和订单信息。
三大风险点拆解
- 收银台二维码被恶意替换
- 过度授权信息收集
- 付款码被长期缓存
部分商家私接二维码生成器,植入木马程序。建议每次付款前先扫码,再用微信扫一扫二次验证。
某奶茶店要求授权通讯录和位置,实为营销插件。支付时注意关闭"获取手机号""读取通讯录"等非必要权限。
2023年数据显示,72%的隐私泄露源于长期未更换付款码。建议每月1号固定更换收款码,旧码立即作废。
三重防护方案
- 扫码三步法
- 信息授权清单
- 动态码管理
1. 观察二维码边框是否有锯齿状破损
2. 用微信扫一扫显示的商户名称与店招核对
3. 确认收款账户为官方认证的@开头
拒绝任何要求授权通讯录、相册、位置的支付请求。仅保留"获取位置""支付功能"两项必要权限。
使用微信"我-服务-钱包-付款码"中的动态二维码。每月1号上午9点自动更新,旧码自动失效。
小技巧:在商户收银台贴张警示贴"本店收款码已升级,请用微信扫一扫二次验证"可有效拦截恶意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