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粉丝小张的私信投稿:他在拼多多用50元抢购了纸巾,收货后突然收到陌生电话推销,怀疑信息泄露。其实低价订单同样存在隐私风险,今天分享4大泄露原因和5个防护技巧,帮你安心薅羊毛!
一、低价订单可能泄露的3个真相
- 订单金额低≠不泄露:风控系统可能误判小额订单,比如50元生鲜订单会自动触发信息采集
- 平台风控漏洞:部分商家通过拼团分摊成本,导致个人信息被批量抓取
- 用户操作失误:填写真实手机号、身份证时没关闭隐私保护
二、5个防泄露实操技巧
- 虚拟号码购物:在「我-设置-隐私保护」开启号码脱敏,收货时用“1****3456”替代真实号码
- 地址分层填写:省市区用拼音缩写(如GD-GZ-GZ),具体街道填写“附近小区”
- 定期清理订单:每月1号删除30天前的订单记录,避免商家留存信息
- 关闭自动填充:在手机系统设置中关闭“拼多多”的表单自动填充功能
- 专属优惠码:分享购物车时用“PDD12345”等随机码,避免带个人昵称的拼团链接
三、遇到泄露怎么办?
- 立即登录拼多多APP,在「我的-账户安全」提交隐私投诉
- 拨打12315反诈专线,提供订单截图和通话记录
-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风险查询”功能
记住这三个购物口诀:虚拟号、分层填、定期清,既能薅到拼夕夕的羊毛,又能守住个人信息安全!下次看到9.9包邮商品,不妨试试用新手机号下单体验,既安全又能解锁更多隐藏优惠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