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喂药,宝宝不喝怎么办?

作者:活力源 | 创建时间: 2023-08-07
每个宝妈们几乎都经历过宝宝生病喂药的哭闹过程,也见识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焦虑急躁的情绪。现在给大家普及一下小儿喂养基本技能,要认真学习,并转发给需要的姐妹们!!...
给宝宝喂药,宝宝不喝怎么办?

操作方法

宝宝喂药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对于抗生素一类的药物,由于其药物的性质决定,一定要按时间服用,根据药物的性质6小时一次或8小时一次。 2)退热药是在小儿发热时服用,但用量不可过大,重复用药时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一般间隔4-6小时,服用后要多饮水。 3)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止咳糖浆及口内溶化的药片,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4)对促进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因此类药物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可促胃液分泌增加。 5)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6)对牙齿又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或铁剂,服用时可用饮水吸管服,以避免药物与牙齿接触,服药后及时漱口。

不同年龄、不同剂型的药物,应采取的喂药方法 1)对0-3岁的婴幼儿喂药时,应先把片状、粉状或液体的药用少许的水溶解,放在小勺里,然后把宝宝抱在怀里,和宝宝说话,用小勺轻轻地碰她的脸颊或口唇,引出生理反射,使之出现张嘴及吞咽动作,然后在宝宝张嘴或有吸吮动作时,轻轻将药均匀的送入宝宝口中,使药液顺着宝宝的口角,通过宝宝的吞咽动作自然的将药液咽下。如果药液过苦,可适量添加白糖,以增加口感,若药液过浓可加少许温水稀释。 2)对年龄在4-7岁较大的小儿,最好鼓励其自行服药。如年龄偏小不能直接吞服的药片或胶囊,可将药片掰成小片状或粉状,用水溶解后服用。

在喂药时存在误区及危害 1)捏住宝宝的鼻子,当宝宝因憋气张口呼吸时灌药 2)在宝宝哭闹、大笑张嘴时喂药 3)把药液加入乳汁中 4)中西药同服 5)用奶瓶喂药 6)不听医生的用药指导,随意减药或增加药量 这些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比较危险的做法,千万不要用。

注意事项如下

温馨提示

切勿捏住宝宝的鼻子灌药,切勿在宝宝哭闹时、大笑时喂药,因在此时喂药往往可使药液误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甚至窒息,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乳汁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的药物的药效降低,应避免与乳汁搅拌后喂服。
为防止宝宝喂药后呕吐,喂药后可将宝宝立起,轻轻拍后背部或服药后让其侧卧,观察10-15分钟,以防止宝宝呕吐后误吸,一旦呕吐后,应及时处理呕吐物,并根据吐出的药量,及时补喂。
中、西药需同服时,要分开喂药,间隔半小时以上为宜。
最好不用奶瓶喂药,以免使宝宝形成错觉,而因惧怕吃药,错将吃奶当作吃药而拒绝吃奶。
一定要按医生的嘱咐用药,如果对于医生所开出药物不清楚时,一定要问清楚,且不可自作主张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更改药的品种和喂药的时间。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