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会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及自己的生活风俗。那么关于毛南族的建筑风格,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毛南族有哪些的特色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毛南族的民居主要是分为三个特点来划分的,第一就是村落组织,他们很多人都是以村落的形式群居在一起的。房间的建筑主要就是以干栏,房间的保护时间非常的长久,很多的建筑都会用到石头。
住宅建筑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住的是草木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口。稍后是土木结构,分三开间或五、七开间,皆取单数。第三阶段是石木或砖木结构,俗谓石楼。其内外装修皆比较讲究,宽敞明亮。第四阶段,钢筋水泥结构,现在尚不普遍。
干栏式样居室: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结构,结实稳当。干栏一般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门外有晒台,采光适宜而又可以防潮。
毛难族房屋的楼柱是石柱,楼内的台阶是石条,房基和山墙也大部分是由石块制成,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头垒砌或雕凿的,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鸟鱼虫更是美不胜收。
毛南族的住宅,多数是石基、泥墙、瓦顶,少数为砖墙、瓦顶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柴草以及其他杂物,和壮族的“干栏”建筑相似。但毛南放居住大石山区,到处有石头,因此房基或山墙多用精制的料石砌成,还用长条石制成登门的石阶,毛南话叫“突结”。这些住房称为“干栏石楼”。
以用桁条多少根或多少间来区分住房的大小。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等。从屋顶到前后两边屋檐,用十三根桁条的叫“檐十三”,用十五根的叫“檐十五”,用十七根的叫“檐十七”,用十九根的叫“檐十九”。修建“檐十七”的较多,这样的房子,屋里既宽敞,通风采光也良好。“檐十九”屋檐低矮,光线不足,比较阴暗,所以修建的不多。
建房时,用料石、泥巴舂或砖砌成两边山墙,毛南话叫“封山”。中间要木柱、木栌、杵左条做排架。每排用母柱两根、子柱两根,用厚板做木栌,把两根母柱和两根子柱联结起来,毛财话叫“排檐”。每根柱底垫有精心凿制成的圆锥形石垫,叫石柱,一般高70-80公分,有的高达一米多。
“排檐”多少,以间数来定。如做三间的要做两个“排檐”,五间的做四个“排檐”,七间的做六个“排檐”,以此类推。间数一般都是单数,因为大门要安在房屋正中,这样两头才均称。每“排檐”竖后,中间横放桁条,钉上栓皮,上面就可以盖瓦了。如下页“檐十五”的剖面图:
房屋正中一间的顶端放正梁,正梁涂朱红色,写“梁文”。“梁文”以正梁的中心点为界,向两端分开书写,一侧写上梁的年、月、日、辰;另一侧写主家的地址、姓名。正染一间设大门,门楣宽厚,方便喜庆日贴上对联。
门扇用两大块厚板制成,一扇一块。门扇上下两头做一至两寸长长的圆锥,插入门框上下的木质轭锢,不用活页,启闭时发出“哦”的响声,表示户现在已起订或入睡了,因为白天很少关大门。门扇贴门神,有铁制或铜制的门环。
这里的门坎也很讲究,用一块长条料石精制而成,早踩晚踏,也不怕损坏,年代越久,门坎越亮。大门两侧设卧室,均有窗户,以厚板为窗框、窗台,喜庆日也贴上对联。
窗扇一般都是用两块非常厚重的木头所制作的,会非常的结实,窗的结构非常像是,形状就像是两道大门。房子的屋顶一般都是同瓦片,很少会用的到砖头,房子的结构,很多都是用木头来进行的。
小结:毛南族的建筑主要就是石头和木头为主,石头主要是用在建石基,房屋的结构则是木头为主。一般毛南族人建房子的时候,会用很多的石料,铸成两道墙,这是当地的风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