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师节是怎么过的

作者:小胖吴 | 创建时间: 2023-04-25
我国古代教师节是怎么过的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人对于老师是非常敬重的,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对老师的赞美是非常多的,老师总是被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古代中的很多节日对于老师而言都是教师节,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教师节是什么样的吧!

  汉代——出现“法定”教师节雏形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汉代,“学校”的实体已经产生了,并且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

  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若是处在郡国,则称为“学”;若是处在一个县或者一个侯国里,则称为“校”。

  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道: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

  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

  唐代——“先进教育工作者”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祀孔子”的大礼。当时的祭奠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学正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清代——祭奠规模愈加宏大

  到了清代,不但祭奠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薪酬福利也越来越丰厚了。

  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朝廷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古代的人对老师的称谓还是很多的,主要是称他们为先生,直到现代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称呼,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老师是我们重要的伙伴,教会我们太多的东西了。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