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的穴位
大敦穴 位于大拇趾的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自古以来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浅刺0.1~0.2寸。可灸。取三棱针点刺大敦穴出血,然后用手指从膝关推揉此穴出血。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可以有效治疗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等身体症状。
太冲穴 别名,大冲穴。位于脚背侧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也可以按摩,按摩的时候要注意力度适中,稍感疼痛即可,不要过于用力。可治疗感冒,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
太白穴 别名,大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症状。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按摩太溪穴能够缓解女性生理不顺、手脚冰凉、风湿等病症,女性经常按摩对身体的效用更大。
申脉穴 别名,鬼路穴,阳跷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的地方。刺灸法:直刺0.3~0.5寸。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长期按摩申脉穴对补阳益气、疏导水湿有很好的效果。
丘墟穴 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按摩这一穴位可以稳定情绪,保持头脑清醒,缓解心理压力。
脚底美容的方法
拳头敲击脚底:不仅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且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排毒功能,使体内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加快燃烧脂肪。 具体的做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敲击,力度可以适当放大,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
赤脚行走:可以尝试赤脚走在鹅卵石上,或者在家中准备一块带圆润突起的席垫,这样能够锻炼掌心,赤脚行走时尽可能让掌心得到刺激。 具体的做法是:脱掉鞋和袜,让脚的五指分离,赤脚行走在鹅卵石上,能够促进减肥和身体健康,坚持2分钟即可。
丝瓜筋摩擦脚心:每天洗脚后,用干丝瓜筋之类的天然植物用力摩擦脚心,对于美容祛斑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是:洗完脚后擦干,用干丝瓜筋用力摩擦脚心,但要注意不要伤到脚心的皮肤,摩擦至脚底发热。
双脚相互摩擦:晚上睡觉前,双脚互相摩擦能够缓解失眠的症状,增强睡眠质量,加强身体各功能的代谢。 具体的做法是:睡前平躺在床上,双脚抬起,脚底相互用力摩擦,直至发热,20次左右即可。
人体的脚心部分集中了与身体所有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适当地刺激脚心能够刺激肾上腺,促进分泌更多的激素,激发细胞的活力,加速新陈代谢,减少皮肤色素,从而使肌肤白皙柔嫩且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