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行”是毒药,你凭什么不行!

作者:流年 | 创建时间: 2023-04-09
“你不行”是毒药,你凭什么不行!

在我们追梦前行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无数的阻碍,会有人让你放弃、会有人说你不行,会有人告诉你不会成功的。

小丽31岁,去年研究生毕业,母亲托关系给她找了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没干几天她就不想去上班了。小丽自诉:每天上班时我都在想下班就赶快回家,跟妈妈聊聊天,感觉很踏实。而一进单位就觉得压力特别大、紧张,害怕周围人不满意,是不是又要辞退自己。

详细了解小丽的成长过程后,笔者判断小丽现在的状况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学效应——“煤气灯效应”,得名于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煤气灯下》。这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操控和洗脑,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中。操控者通常会向受害者传达出“你不行”“你有问题”等负面信息。受害者如果对自己了解不够,就会渐渐相信操控者的话,久而久之“病入膏肓”,丧失自信,看不到人生希望。

小丽10岁时,父母离婚,从那以后,母女俩就一直相依为命。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女儿培养成才,将来过上好日子。所以尽管她十分疼爱女儿,但对她各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无论小丽做什么,母亲都很吝啬对女儿的夸奖,“你真笨”是母亲的口头禅:女儿学做饭,母亲会给她找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女儿打扫卫生,无论多么认真,也达不到她的要求……母亲认为,孩子不能夸,夸了孩子就不会进步,所以总是不断打击女儿:“你不行”“太差了”“你做这些东西没用”“你为什么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等。小丽毕业后,想尽快接替妈妈,撑起这个家,但是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这个能力,觉得自己就像个被驯养的动物,除了读书,什么事也不会干。

别让“你不行”这种慢性精神毒药“毒害”了孩子。养育孩子,要多用鼓励。儿童时期,孩子心理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外界。大人认为他们什么样,他们就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在大人的鼓励中确立自信,通过成人的认可和肯定来获得正面信息。鼓励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拥有成就感。不仅是孩子,成人也会经历这种慢性心理中毒。若要避免,需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客观地看待自我;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不要太过依赖某一个人,尤其是父母、朋友或爱人,否则“煤气灯效应”就可能出现在你们的关系中,将自己拉向深渊。

曾经周杰伦唱歌比赛惨遭淘汰,一众评委觉得“你不行”,蜗居在只有床和钢琴的陋室,写歌写到鼻血直流。周星驰曾是完全不被人看在眼里的小龙套,却时刻保持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你凭什么不行?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