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辟字的五行属性
  拼音:bi(姓氏)
   繁体:辟
   笔画:13
   五行属性:水
   吉凶:吉
二、辟作名词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楪??,,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同本义[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君主[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又如:复辟
  古称官吏[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罪,罪行[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三、辟作动词
  通“避”。回避,躲避[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征召来授予官职[appointtoanofficial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